微生物的端午盛宴|當粽葉遇見酒曲,曲房里的龍舟賽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29 09:46:18    瀏覽人數(shù):






端午的赤水河谷,晨霧裹著艾草香漫過梯田。兩千三百年前,屈子投江激起的漣漪,讓菖蒲與雄黃酒結成生死契約;兩千三百年后,在醬香白酒的核心產區(qū),粽香與酒曲正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味覺對話。

端午制曲,重陽下沙?——醬香酒12987工藝的首個密碼,便藏在這粽葉飄香的時節(jié)。紅色壹號醬香酒的匠人們相信:當龍舟劃破江水時,酒曲中的微生物也開始了它們的競渡。











曲房里的龍舟賽


圖片





2025端午.jpg

凌晨四點的制曲車間,曲坯在紫砂陶板上鋪陳如龍舟陣列。

第一輪發(fā)酵:端午時節(jié)的30℃日均溫,激活了耐高溫的嗜熱芽孢桿菌。這些肉眼不可見的“運動員”,正以每分鐘0.03毫米的速度在曲坯內部開拓疆域,將小麥中的淀粉轉化為焦糖香前體。

第二輪翻曲:?頭戴斗笠的工人像龍舟鼓手般精準敲打曲塊,通過聲波判斷發(fā)酵程度?!鞍稹稹钡目枕懧暎馕吨鷫K內部形成了理想的蜂窩狀氣孔,恰似粽葉包裹糯米時預留的呼吸間隙。

終極淬煉:?當曲塊溫度攀升至65℃臨界點時,工人潑入端午晨采的艾草露水。蒸汽升騰間,曲香與粽香在梁柱間纏繞——這是現(xiàn)代科技儀器也難解析的玄妙時刻,老師傅稱之為“曲魂歸位”。制曲和包粽子其實是一碼事,都要用當季新糧,都得留三分余地,就連這溫度把控,和煮粽子時的文火慢煨一個道理。








粽與酒的五味辯證

?

圖片





2025端午1.jpg

粽葉鎖住的新鮮,對應著陶壇封存的歲月——當拆開粽繩的剎那與旋開瓶蓋的脆響共振,便是跨越千年的味覺共鳴。在一些人家宴席的壓軸大菜中,有一道用紅色壹號酒糟腌制的“醉黃魚”。微醺的魚肉與糯米的綿密在舌尖纏綿,恰似酒曲與粽葉在端午時節(jié)的隔空唱和。?

1935年,紅軍四渡赤水途經遵義時,曾在老鄉(xiāng)家品嘗過裹著酒曲粉的灰堿粽。多年后,紅色壹號以這段往事為靈感,以紅色理念賡續(xù)紅色血脈。當你在某個端午黃昏啟封這瓶酒,或許會聽見曲房里翻曲的悶響,看見龍舟槳破開的水紋,嘗到兩千年來始終未變的——中國人對天時的敬畏,對匠心的堅守,對歲月的告白。




品裝飾圖案酒瓶.png









END




喝紅色壹號,展家國情懷!

一號人物,喝紅朝壹號!

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請關注“紅色壹號酒業(yè)”官方微博和公眾號。



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