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詩仙”李白在25歲左右, 也就是現(xiàn)在大學研究生剛畢業(yè)的年紀,到了當時的京城長安,當上了最高領導人唐玄宗的機要秘書,參加草擬文件等工作。他被皇太子秘書處處長——即他的詩人朋友賀知章稱為“謫仙人”。不滿兩年他就撂了挑子,李白說自己:“五岳尋仙不辭遠,一生好入名山游”。
在《感遇》中,他說自己:
十五游神仙,游仙未曾歇。
吹笙吟松風,泛瑟窺海月。
西山玉童子,使我煉金丹。
欲逐黃鶴盡,相呼向蓬闕。
他在《鳳吹笙曲》中說:
仙人十五愛吹笙,學得昆丘彩鳳鳴。
始聞煉氣餐金液,復道朝天赴玉京。
他云游到泰山時, 也遇到過一位方瞳道長(當然不太可能是同一個道士):
山際逢羽人,方瞳好容顏。
捫蘿欲就語,卻掩青云關(guān)。
遺我鳥跡書,飄然落巖間。
其字乃上古,讀之了不閑。
感此三嘆息,從師方未還。
——(《游泰山六首》)
他云游到太白山時, 還遇到過一位綠發(fā)的道長:
中有綠發(fā)翁,披云臥松雪。
不笑亦不語,冥棲在巖穴。
我來逢真人,長跪問寶訣。
粲然啟玉齒,授以煉藥說。
—— (《古風五十九首》)
他的詩歌構(gòu)建了他理想中的仙道人生:
古來賢圣人,一一誰成功。
君子變猿鶴,小人為沙蟲。
不及廣成子,乘云駕輕鴻。
—— (《古風 五十九首》)
李白20歲時授長生箓 (可以理解為佛教的受戒或密宗的灌頂),成為了一名道士,相當于擁有法師資質(zhì)。李白用詩歌記錄了當時的場景,并借機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抱負描述了一番:“天上白玉京,十二樓五城。仙人扶我頂,結(jié)發(fā)受長生。誤逐世間樂, 頗窮理亂情。九十六圣君,浮云掛空名?!?/span>
如果我們知道了李白是一個道士,將會更好地理解與欣賞他的詩 歌。李白在授箓前五年即15歲時創(chuàng)作的詩中就記載了服氣和煉丹,那么,他是否有可能開始進行著相關(guān)的煉養(yǎng)實踐呢?